首页 > 课改教研 > 正文
中学语文“课堂实训”活动体会
标签:课改教研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6-04

作者:聂黎莉

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路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,这十几年的教学经历有奋斗、有思考、有迷惑、也有收获和成长。这十几年的感受在这次教育局的实训准备中,神奇般地又重现了一次。这次实训的经历就是十几年教学生涯的缩影。每位参与这次实训的老师们,我们非常荣幸地遇到这次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,相信大家和我一样,感慨良多,收获满满。

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进度,这次实训活动该讲授《卖油翁》这一课,八天的时间反复琢磨、反复上这一节课,每次上完都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,修改、再上,几乎是每天都在上这一课,每天都在改教案、改课件。校长、书记、主任亲自坐镇,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指导,从课堂问题设置到某个重点词语的解读,从课件背景颜色选择到课堂语言组织,从学生活动设计到学生话筒使用,事无巨细,关怀备至;语文组老师一次次听课、教研商讨,想法设法优化课堂结构;办公室的数学老师一句句真诚的建议,雪中送炭。这节课的教案,经过五次推翻、修改,终于定稿。这节课是我们学校集体智慧的体现,是大家通力合作的成果。这次磨课经历更是让我深刻领悟了“三环五步”课堂模式,下面我谈谈个人对这种模式的认识:

首先要转变意识。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,培养和形成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,在这两个转变中,教的方式转变是首要的,教的方式一转变,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,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。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,激励他们积极思维,勇于发言,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“看客”出现。

第二,在教学过程中,我们要设计有效的、科学的学生活动。设计好“核心问题”,核心问题是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,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、讨论、理解、品析和创造,它是一节课或某一个板块环节中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中心问题。老师的每一个问题,都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水中,表面上似轻轻一投,但会荡起一圈圈水波,暗潮涌动。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,能有效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局面。

第三,课堂上每个环节要有阶段目标,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、层次分明,又循序渐进、层层提升。比如,第一次小组活动是分角色朗读,读出人物语气。第二次小组活动设计课本剧表演,再现当时情景。让学生全方位体验文中两个人物的对话,加上神态、动作,更深刻地理解课文。

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。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,不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,让学生读得酣畅淋漓,说得头头是道,想得透彻深奥,写得拍案叫绝,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。

这次的活动结束了,但我们课堂改革远没有结束,今后的教学工作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:

一、依表扣本教语文
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规定: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,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。”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,是高度统一的。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,把一篇美文拆分成得支离破碎,进行答题训练,也不能过度挖掘语文的人文精神。叶圣陶先生说过: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,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,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。

二、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

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。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,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。

不能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,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,做无用功。小组合作要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,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、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,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,认识也不很深刻,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、片面的,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。也不能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,一堂课下来,热热闹闹,要适时加入教师的引导,学生的展示,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,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悟、有所得。

三、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研能力。

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,还要注意研究我们的学校,研究我们的学生,研究我们的课堂,研究我们的课程。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,做到“以校为本”。同时还要借助集体的智慧,学科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,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学科组要具备教研、科研、培训多项职能,同时借助于跨学科的、不同年龄段教师间的互助与合作,实现教师的校本实践专业成长。利用教研时间,提出问题、商讨办法、教学实践、听课评课、反思感悟,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,集体讨论并用心设计了问题解决的思路之后,我们日常教学的“问题”才能转化为研究“课题”, “问题意识”上升成为“课题意识”,一个个细节研究透了,做扎实了,实际的效果自然就显著了。

经过这次实训活动,我感觉到探索“三环五步”课堂模式,既没有想像中的一帆风顺,也没有想像中的一筹莫展。教学课堂改革工作,任重道远,我们大胆尝试,积极探索,精诚合作,促进学校教学发展再上新台阶!

洛阳地矿双语学校 语文组

2021年4月29日